對話雕刻時光咖啡館:莊仔
雕刻時光咖啡館創始人莊仔,原名莊崧冽,臺灣出生,青年時期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導演,后在旅途中結識妻子“小貓”李若帆,兩人回京創業“雕刻時光咖啡館”,并一直居住在北京,至今。
,雕刻時光咖啡館,已經不是當年北大門外,那個逼仄大的小咖啡館了,它現在承載著更多的內涵:19座城市50余家咖啡連鎖店、咖啡學院、文化講堂、失物招領家居店、棲歌服裝服飾、商達公關公司、線上售賣平臺、邊界創意……這已經是一個體量過幾千萬的商業集團。
如今的雕刻時光咖啡館創始人莊仔,終于達到人人艷羨的“財務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的狀態。難怪在他的生活哲學里,“享樂主義”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我們看到雕刻時光在設計風格和材料的運用上,具有一定的連貫性,那么作為主設計師,對每家店一定有獨特的設定?在目前的設計中,您個人傾注多的是哪家?
從打在北大門外開家雕刻時光開始,雕刻時光的風格就已經確立下來。實木地板,隔熱層被拿掉,露出管道結構,粉刷白墻,我的定義下,它是休閑鄉村風格的主調。現在店開的多了,設計多了,逐漸學會了“控制”,對設計師而已這是一種進步。
家店,肯定是我傾注多的,后來西安的店、杭州店、無錫新店,都有在反復思考之后才做出設計,是我們傾注比較多的。
印象深的是我的老伙伴,來自“黃崗”的南師傅,我們見證彼此的成長。剛開始合作,他的施工品質很差,后來隨著我們不斷要求,他的施工隊也變的更專業,我們還有了默契。
每個藝術家都會有精神上的信仰,它會影響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我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徒,受這樣的宗教背景影響,我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但我并不皈依任何宗教,一直是隨遇而安的。在設計上,我認為一個房子會有它原本的味道和故事,設計師要去跟隨它,很多人試圖改變命運,其實順應上天更好,無論是對設計,還是對自己的人生。
從小讀書,我就開始學畫,毛筆字,大學我學的是電影,生活里我喜歡廣告,建筑,這些決定了我的審美情趣。
做完家店回頭看,我發現它很像我小時候住的地方,那是一個鄉下的農民房子,樸實結實。
做邊界設計,你必須帶領整個團隊去創作,為了保持旺盛的想象力,你是如何汲取養分,采擷素材的?
到處玩,旅行是我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邊界成立不到十年,從1、2個人到現在的十幾個人,和國內的設計師合作,很辛苦,因為會有誤會,但是合作久了就會培養出默契,比如跟著我久的孫工,我放個屁,他都知道我在想什么。素材都在生活中,要不斷行走,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