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療始于神農氏,《神農本草經》作為迄今為止早的一部醫學著作記載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是對茶療的早記載,當然,這里所說的茶并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紅茶、綠茶,而是藥茶合一的中藥茶。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中唐時期,茶圣盧仝將中醫茶療文化推向顛峰。
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都不一樣,因此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茶療產品是重要的,這樣才到不錯的養生治病成效。像一些高血糖人群,可以選擇青錢柳茶有脂肪肝酒精肝的人群,可以選擇七葉膽茶,再配上菊花、枸杞子,堅持喝下去就可以達到清肝養肝的目的;高血壓人群可以選擇杜仲茶;而一些像慢性咽喉炎,腸胃炎等慢性炎癥人群,選擇莓茶養生是好的。
傳統茶不等于茶療
作為傳統茶的紅茶、綠茶雖然含有一定的營養元素,但對人體并到具體病癥及養生的,而且,這些傳統茶葉中,含有大量的茶堿,,易讓人興奮失眠,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宜飲用的。
傳統中草藥湯劑不等于茶療
中草藥湯劑,作為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學上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與茶療產品相距甚遠,茶療講究在享受中收獲健康,而中草藥湯劑不僅煎藥繁雜,服用者更要忍受其苦口刺鼻,很多人因此而不愿飲用。
原產地原生態原葉茶為上品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產地不同,品質往往也不同。而養生茶以品質高,純的茶療產品,如果不是在原產地,“純”根本無從談起,這樣的產品要么是購買原料制作,增加中間環節成本,加重消費者的負擔,要么索性以次充好,根本無可言。是不是葉片茶是鑒別是不是真正的茶療產品的底線,如果連茶葉都不是,這樣消費者就不可能知道它里面的品質了,反正都打碎了,包在里面了,但也有辦法,簡單,就是消費者可以撕開那個袋子看一下,一眼就能看出來里面是什么東西了。
就拿深受消費者青睞的一款茶療產品——青錢柳茶來說,青錢柳是冰川紀幸存下來的樹種,是二級保護植物,目前,只在湖南西南部山區發現了小規模青錢柳樹林,是國內現存指定一片小規模化的青錢柳林。采摘青錢柳嫩葉需要有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的批準才能上樹采摘,并非小規模的民間作坊能夠隨便采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