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幫子馬家水餡包子館創始于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己有140余年歷史,一代宗師馬殿福先生在祖輩方式基礎上不斷加以改革,使其“皮薄、餡稀、油而不膩”,比較特色,詳情參看《北鎮縣志》。馬先生于1958年任遼寧省飲食廳特聘講師,1960年在遼寧省財貿技術革新展覽會特邀表演,1980年被遼寧省商業廳命名為“地方特色名家”,1985年受省勞動廳頒發“國家技師”,曾多次接待:(時任政協)、林佳梅(夫人)、康克清(夫人、時任政協常委)、徐少甫(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等和友人品嘗水餡包子,使水餡包子譽滿。1994年馬先生臨終前將水餡包子秘方及制作工藝傳給二女兒馬麗君女士并立畢先生為溝幫子馬家水餡包子館傳人。
2005年8月,馬麗君女士帶領溝幫子馬家水餡包子館代表團在美食節上一舉奪得“名點”光榮稱號!
溝幫子馬家水餡包子館特色:水餡包子的關鍵是在面的質量上要求高,面筋大小要適合;制作的餡選料要精,包子都是十八個褶,餡大皮薄褶勻,皮白如玉,餡口要松,筷子夾起來形如鐘。餡料方面講究用豬前槽肉加上海米、笨雞湯使其味鮮美而不膩。水餡包子從外表看并無奇特之處,但制作工藝卻相當復雜。做溝幫子水餡包子有名的主要是楊、馬、龐三家,學徒不下三、五年的苦功,難以領會工藝的實質精髓。
在民族傳統小吃不斷受到新生代食品挑戰的今天,歷史悠久的溝幫子水餡包子依然是北鎮男女老少的日常愛。水餡包子不僅皮薄餡稀、滋味鮮美,而且做工講究,僅是制作的工藝流程,就令眾食客嘆為觀止。